作者:晏文龙亿配资
近日,广州东站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一事引发热议。经媒体实地走访,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已停售泡面。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空空如也,取而代之的是在门口显眼位置设置的捞面、拌面货架。对此广州东站回应称: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,根据国铁集团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相关规定,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。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,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,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,但旅客可自行携带。
亿配资
“下架泡面”注定会是个备受争议的调整。自90年代以来,泡面就是乘坐火车最好的“出行搭子”,便宜、管饱、方便的特点契合了火车出行的场景,且对于习惯吃口“热的”的中国人来说,面包太干、零食不饱、火车餐太贵,最重要的是,它是热的。在没有高铁的年代,100-200公里的短途出行,绿皮车都需要开两个小时,更不用说从广州到北京这样的长途出行,在火车上的时间就将近一天。尽管高铁极大地提升了出行效率,但还是会有在“饭点时间”运行的高铁,所以泡面在火车餐饮江湖的老大地位一直十分稳固。
虽然铁路运营仍有公共服务的色彩亿配资,但从去年高铁按淡旺季调整价格的动作亦可以看出,国铁集团在探索一条既普惠又可实现盈利的市场化平衡之路。所谓市场化,就是根据市场需求,调整自身经营策略,并观察经营策略能否实现经营目的。按照广州东站的说法,方便面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,因此才将其下架。该种说法隐含的意思是,下架方便面是一种服务提质升级的必要之举。
显然,随着高铁成为一种主流的出行方式,会接待各种各样的旅客,有的旅客不喜方便面的味道也可理解,但问题在于高铁带有一定公共性,只要味道不是特别刺鼻,就应该受到公共空间之容忍义务的规则限制。因此,对于有个性需要的市场需求,其满足优先性应排在基本需求的优先性之后。而在能否实现经营目的的层面,要考虑到下架商品与禁止商品的区别、个别下架与整体下架的区别、单个商品与同类商品的区别。
如果没有禁止高铁携带方便面,有特定需要的消费者仍会在站外完成购买;如果只是个别车站下架方便面,消费者仍会在列车上或其他车站购买;如果只是单独下架方便面,车站或列车售卖的其他气味食品仍会产生令气味敏感者不适的味道。广州东站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,从政策效果上,下架方便面着眼的并不是“列车”的环境卫生,而是车站的环境卫生与观感。通过下架,减少了旅客在车站吃泡面的可能性,即使无法完全消除气味,也可使气味不那么浓烈,客观上维护了车站的形象,使其达到一种少有食物味道的“中高端”车站的效果。
其实亿配资,高铁站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生场所,有人在这周边过夜,有人在这席地而坐,有人在这三过快餐馆而不入,民生场所有泡面再正常不过。对于车站来说,与其下架泡面,不如升级一下通风系统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